县政府办和指挥部办公室立即按部署要求进行电话通知并下发紧急文件。
昭通新闻网讯 (记者 云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昭通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昭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巧家五针松、大山包黑颈鹤、鲁甸黄杉、盐津野生桢楠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白水江特有鱼类等极小种群物种纳入保护项目。
从2016年数据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3%,较上年提高1.0%。坚决维护好昭通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全市人民群众的美好心愿。通过努力,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昭通特有的野生生物资源及物种基因均纳入保护范围,6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5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先后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41个、市级生态文明村795个。11县区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8.89%。
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8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湿地1处、国家森林公园2个,保护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7%。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全面实施兴水强昭战略,工程性缺水问题和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中型水库和骨干水源重点工程建设得到加快推进,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04万件。审议通过了《昭通市法学会拟调整变更组织机构性质的决定(审议稿)》
加强农技人员技术培训,让农技人员的技术不断更新,适应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需要。编者按:昭通马铃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今天起本报推出关注昭通马铃薯系列报道,以期进一步引导全市将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加快马铃薯产业的科学发展。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突出重点,真正把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落实在田间地头,在加快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上下功夫,干好这件让广大老百姓受益的事情。
昭通拥有极好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可以成为马铃薯的第二故乡。然而,要让昭通真正成为国际马铃薯的第二故乡,我们仍然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其次,要抓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如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严重病害,它会引起马铃薯苗死掉,造成大面积减产。而对习惯了传统种植的农民来说,在防治病虫害知识方面几乎是一个盲区。如何按照规范和标准去种植马铃薯,的确是一门值得人去琢磨的学问。
除了上述原因,从事生产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也是阻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优质种薯扩繁方面,翁葶恩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说,开展二级种暑扩繁一分地工程整村推进,避免长距离调拨运输种薯,降低损伤率和生产成本。至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就是我们在马铃薯种植上必须面对和迈过去的重要一关。由于种薯市场缺乏监管,无证经营的现象在某些地方还很突出,一些个体商贩为追求高额利润,调种时只看价格便宜,调回后的马铃薯不知品种名称,对品种的抗病抗虫等特征也没掌握,农民种植后时有病害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马铃薯产业发展,离不开良种良法的推广。她建议,对昭通马铃薯主产区的土壤质量状况,病害发生规律等进行调研,摸清家底,实施顶层设计。
记者发现,有的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因为知识老化、人才断层等因素,导致对农技专业知识的认识有限,制约了新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开展。我市马铃薯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冷凉山区,而置身于种植一线的农民大多属少数民族聚居区,许多农民连讲汉语都困难,粗放种植模式改进更是迫在眉睫,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属被称作386199部队的村民,即留守农村的妇女(38)、儿童(61)和老人(99)。
此外,针对农民接受新事物能力较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在推广方式上进行创新,宣传资料做到通俗易懂。首先,在加强种薯市场的监管上,建议职能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要提前动手,对重点农资市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联合检查执法,全面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农资门店,严厉打击扰乱种薯市场的不法行为。马铃薯对水肥非常敏感,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昭通农技专家韩太云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段时间,市委书记杨亚林深入昭鲁,进一步就马铃薯种植进行调研。农技部门要加强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并组织安排专人对种薯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进行跟踪记录,确保马铃薯的产品安全。如何解决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的瓶颈制约,真正让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无疑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农民自身的给力。
2016年,全市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300.9万亩,实现鲜薯产量330.22万吨、农业产值35.1亿元。种薯怎样选择,肥料怎样使用,怎么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有哪些套路?这些问题,对于一个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也许不算太大的问题,但对于更多在一亩二分地上劳作经营的农户而言,这些问题就是困扰在他们心头的一串串疙瘩。
去年7月,国际马铃薯中心理事会原主席彼得博士在昭通考察时曾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和赞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首先让农民无所适从的就是马铃薯种薯的选择。
他说,马铃薯生长期要求各种病虫害以预防为主,及时抓好预防尤为关键,一旦发生病害,就会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另一方面,重点进行马铃薯专用配方肥料、生物肥料、腐殖酸肥料等肥料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通过土壤生态修复与保育,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病害的发生,在实现双减目标的同时,达到持续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藏粮于地的目的。
在耕作技术方面,推广机械化耕作技术,节省劳动力,深耕浅种,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其次,在肥料的使用上,不少农民基本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概念上,对新型肥料缺乏认知,不知道用什么肥料好,怎么施肥合理。昭通的山脉使我想起了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系,这些山系与生态环境就是马铃薯的起源地。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加强对晚疫病的防控,引进无人机病虫害防控技术,提高整体防控效果。
在肥料供应和退化土壤修复方面,需开展综合治理,一方面,推广轮作、间套作技术,如马铃薯与向日葵、紫苏的套种轮作,不仅能改良土壤,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还能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还有不少农民直接到市场上购买商品薯来当种薯种植,造成一块田地可能有几个品种,植株高矮不齐,薯块颜色不一,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经济效益。
在这个方面,记者采访了经营土妈妈洋芋肥的云南中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翁葶恩。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实习记者唐龙泉飞。
他强调,马铃薯产业是昭通农业产业的响亮名片,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对带动全市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意义重大。而在栽培管理上,由于种薯处理和播种质量不符合技术规程操作要求,播种后的管理粗放,也成了导致产量低、商品薯合格率低的一个原因,不仅产量和效益未能充分挖掘出来,而且有的甚至还亏本。
尽力推广轻简高产栽培技术,降低劳动强度。重点进行优良品种培育、种薯脱毒、土壤修复肥料、晚疫病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引进,通过集成示范,观摩宣传,扩大新技术推广范围二、被告张华赔偿原告李一经济损失8000元。被告李艳辩称:自己家的狗平时不会咬人,是因为张华唆使郑双挑逗引起的,受害人的损失是由于第三人过错造成的。
第二,本案确系第三人的过错引起,有过错的第三人张华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且本案主要原因就是张华的唆使行为造成,因此张华应承担主要责任,作为郑双而言,对事情没有恰当的判断能力,属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让其承担赔偿责任显然不妥。而被告郑双的监护人郑洪武则辩称:自己小孩才11岁,年小不懂事,对事情没有恰当的判断能力,属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没有张华的唆使,郑双不会去逗狗,也不会造成原告受伤。
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多次协商无果后,特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三被告赔偿医药费及其他损失共计12000元。
审判经法院审理查明:2017年4月17日原告李一下午放学回家,路过李艳家附近时,无业成年人张华唆使11岁的郑双逗李艳家的狗,逗狗过程中致使狗发狂,狗追着郑双和李一咬,由于原告李一跑的没有其郑双快,随即被追赶过来的狗咬伤,事后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及其他损共计12000元。三、被告郑双的监护人郑洪武赔偿原告李一经济损失1000元。